首页

毒蝎女王调奴

时间:2025-05-29 09:35:59 作者: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能源股全线走低 浏览量:45952

  中新网11月7日电 题:两千多年前的家书,吸引习近平驻足观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考察,此行中,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成为重要一站,颇受关注。

  在云梦县博物馆考察时,习近平在“中国最早的家书”前驻足观看。

  这份家书来自两千多年前,是秦国士兵“黑夫”与“惊”写给家人的信,书写在两件木牍上,又被称为《黑夫木牍》,信中叙述了他们从军到淮阳一带的情况,表达了对家人的牵挂思念。

  作为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家书实物,《黑夫木牍》真实记录了普通士兵的生活,反映了秦统一六国战争中的一些情况,为研究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这样的简牍,在云梦县还有许多。

  1975年11月至1976年1月,云梦县睡虎地发掘出土12座战国末期至秦代的墓葬。其中,11号墓出土1000余枚竹简,4号墓出土两件木牍。

  不同于木牍家书,竹简记录了完备的秦律,系中国迄今发现最早、较为完整的法典,价值不言而喻。

  “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要不断通过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此次在云梦县博物馆考察时,习近平特别强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到地方考察时总会抽时间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多次在文物面前驻足、凝思,并阐述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和方法论。

  2024年9月,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习近平仔细察看何尊、逨盘等珍贵青铜器,强调“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

  2023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习近平在展厅里频频驻足,有时看完正面,还缓步绕着展柜,察看文物的不同侧面细节。他指出,“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022年10月,殷墟博物馆,习近平仔细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强调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

  历史长河蜿蜒向前,一件件文物不仅标记着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也讲述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密码。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悠久的文明,绝非只是沉睡的记忆。遍布中华大地的文化瑰宝,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前不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

  此次考察期间,习近平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雷宇竺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代表走访浙江衢州 探寻先辈足迹

妥善处置好生产建设项目产生的土石余方,是水土流失防治的关键一环。水利部全面推进生产建设项目弃渣综合利用,指导浙江省先行先试。“浙土平衡”数智平台,是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搭建的匹配取土方和弃土方信息的平台,分“我要取土”“我要弃土”两大模块,利用数字化把土石余方的供需信息在平台上共享,进而实现更好的匹配利用。当天,率先通过平台试点匹配的4组合作单位在现场签约,匹配利用土石余方78万多方,减少弃土场占地12.9公顷。

“五一”假期逢火箭发射,海南文昌航天旅游火热

杭州3月26日电(王逸飞 高干 王晨)26日,“90后”小伙陈立峰在浙江杭州的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完成捐献,成为该省第1010例、杭州市第308例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农历八月入中秋 台商共话团圆时

巴中10月14日电 (记者 刘忠俊)10月14日,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比赛在四川省巴中市拉开序幕,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等80所高校和高中,近1750名选手将在9天的比赛中一决高下。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纪国刚一审被控受贿4398万余元

乡约福建:小小槟榔芋种出富“芋”路

走进位于荣昌高新区的“企业之家”,办事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在这里,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像“家人”一样交流,营造宽松的交流氛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